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

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散打又称为散手,国外称之为"自由搏击",而中国国内的一些传统武术家则轻蔑地称散打为"拳击加个腿"。在中国的军队中,普通的兵种要练习军体拳或擒拿,而特战队则需要练习散打实战。

     

1980年和1981年由梅惠志的带领下在北京搞试点,摆擂挑战民间武术高手。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掌、心意拳、太极拳、大成拳、通背拳等拳种,但进入半决赛的选手清一色是散打运动员。民间武术家们在散打运动员面前不堪一击,比赛打得很沉闷。赛后民间武术家们十分不服气,说拳套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后来北京市体的摔跤教练李保茹安排民间武术高手与体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交流,比赛前特别嘱咐小队员不许用重拳和砸头的摔法,结果民间武术家仍不堪一击,最后不了了之。85和86年,散打运动员参加了河南少林杯,87年参加了武当山擂台赛,结果同样是轻易横扫了传统武术。这就是散打的最初发展阶段。


济南专业散打培训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初学散打,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攻防练习,要承受击打和抗击打的皮肉之苦;进行实战,要克服胆怯、犹豫、紧张、鲁莽等不良心理反应。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通过济南专业散打培训长期的散打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济南专业散打培训

分享到